短期研修之日本文化漫谈――护理赴日研修报道(三)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7-10浏览次数:98

 

至今日,赴日访学的日程已过大半,同行者中有归心似箭也有恋恋不舍。自认为在这个时间节点,从我个人的角度粗浅地谈一下对日本文化的拙见再合适不过,学习不足,行文中也以个人主观的想法占大多数,就当做一篇见闻或是杂谈来阅读吧,如果能有一些共鸣就再好不过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成和其地理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日本国土狭长,四面环海,如果中国常以地大物博来自誉的话,那日本则常以其反义词来自谦。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大程度上依靠着进口原材料发展第一第二产业,同时多发的自然灾害,直接造就了日本文化中悲观主义的一面,比起广泛交际,普遍内敛,同时为了在小岛中求生存,培养出了“不给人添麻烦”的民族性和几近刻板的环保意识。

以上几点在访学过程中事例不胜枚举,我们身处的大阪以热情好客闻名,商家扑面而来的常令人感觉手足无措,但是具体与人单独交流时,日本人特有的委婉和内敛也表现无疑,从谈话用词的模糊语意到繁多的礼节,家中的私事打碎了牙也往肚子里咽,更藏着掖着怕别人知晓,说日本人活得累一点不为过。同时,街上垃圾桶并不多见,但是垃圾分类极为严苛,无时不刻不在强调的节约能源,甚至有时还会反而引起因反复开关电器增加耗能的反效果。而其自杀率、精神类疾病发生率颇高的现实,也是悲观主义的真实写照。

短期研修之日本文化漫谈――护理赴日研修报道(三)

高速路休息站内的分类垃圾桶

这样写来,好像一直在指责“小国性”的不是了,但确实有我们应该加以借鉴的部分,比如有序的公共规则,时刻留心的环保意识,在人前一定表现出自己最优秀一面的决意,还有一颗无时不刻不在创新的心。

写到这里,想分享几个小细节,日本人爱吃各种拌酱,同时又喜爱混合多种口味,一种极为便捷的酱料盒就被发明出来了,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盒的两端,轻轻一折叠,左右两侧的酱就顺着折痕完好地挤出来,花生酱配合巧克力酱,不失为早餐面包的好伴侣;还有泡面盒,日本人爱吃担担面,用热水烫熟,撇去水,加入拌酱,香辣可口。撇除水的过程,我曾经一度认为是个劳心劳累的步骤,烫面条的水温度不低,撕开小口倒水容易烫伤,日本人在泡面盒盖边缘开了几个小洞,水方便地就流出来了。说起来都很容易,甚至可以被吐槽为“日本人无聊的小发明”,但这些“无聊”的发明却实实在在提升了日常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这些细节也是刻板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吧。

不知不觉写到吃方面的话题了,“食色,性也”果真不假。大阪自古被誉为“日本的厨房”,食物自有其特色,但在夸赞之前不得贬几句。日本维新前不能算是富裕的民族,虽然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但资源匮乏仍是越不过的坎,形成的和食文化也残留着当年节衣缩食的影子。典型的和式早餐就是白米饭、小菜配上味增汤,若有一条烤青花鱼算是稍富裕了,赞赏日本食物健康精致前,不得不冷静下来分析一下这一餐的营养成分,一目了然并不均衡,盐分过高,纤维素不足,维生素更不必说。这几个典型问题贯穿了日本饮食的始终,加上典型的炸猪排、唐扬鸡块(炸鸡块)、天妇罗、南蛮鸡等等日本改良西餐,油脂也蹭蹭地上去了,日本的酵素、青汁、野菜汁等等如此闻名也是有其根结。写到这里,想必不少人有疑问,比起功能饮料,直接多食用蔬菜水果不是更好吗?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一方面为了激励农民增加生产,另一方面却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20多人民币的一只苹果,15多元的一片西瓜,权衡再三,还是喝饮料更经济实惠些吧。

大阪有几道闻名世界的名料理,章鱼烧和大阪烧算是典型,这两种美食均讲究真材实料,实打实的章鱼肉和满满的蔬菜和肉类,均淋上美乃滋、酱料和木鱼花,相似又各有特色。而谈及日本料理,又以刺身、拉面、咖喱为代表,四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坐拥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所制作的刺身或是寿司,原料新鲜,再加上寿司师傅精巧的刀工和握法,评价为艺术品也不为过。而说起拉面,不禁让人脑中浮现出一家小店,写有书法的门帘,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连面汤也想一饮而尽。但实际吃过几次大阪的面,面汤偏咸,将面吃完已稍觉喉咙干涩,我曾和日本同学抱怨过日本的拉面的咸,反倒本地人惊讶起来:这不能算咸吧,关东那边的面汤可是深得看不见碗底的面。震惊之余学习到了一些日本口味的分布,关西口味偏淡好甜,关东口味咸,连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会有抱怨关东加酱油毫不心疼。另一道名料理我想谈一谈咖喱,同样是日本学习洋食的成果,但确实在学习之上有了革新。日本的咖喱比起洋式或泰式,口味更加温和,奶味香浓,咸甜适中,刚出炉的炸猪排淋上粘稠的咖喱酱,下饭的不二之选,对于日式咖喱,本地人突然显得不那么谦逊了起来:“果然日式咖喱能排名第一”,姑且认可这份自豪感吧。

短期研修之日本文化漫谈――护理赴日研修报道(三)

大阪烧与各类烤串

果然美食作为永恒的主题,就算单独写一篇文章也能大谈三天三夜,但除了美食,还想谈谈日本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点。街面上最常见的几类店除了私人经营的料理店,还有整骨院、柏青哥店和有名的药妆店。整骨院名字听起来吓人,其实就是正骨按摩的场所,日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按摩成了舒缓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纠正不正的坐姿站姿等,利用人群广泛。柏青哥即是熟称的打小钢珠,有柏青哥的游戏厅日本街头不胜枚举,这一项打赌博擦边球的娱乐项目成了一部分人的消遣,但环境实在糟糕,弥漫的烟味和震耳的音乐,算是日本的一种亚文化吧。药妆店因为其相对廉价的化妆品和品种多样的常用药物为赴日旅行者熟知,药妆店中的化妆品确实种类繁多,专柜产品也有涉及,药物几乎覆盖了所有非处方常用药,店内还有药剂师可咨询,同时有饮料和零食的销售,这种大胆的营销策略确实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同样也是所有赴日旅行者十分期待的行程之一吧。

本想借走访过的几个古都谈谈日本风云四起的战国史,和改变日本整个历史轨迹的明治时代,但实在知识不足,也尽是些通过娱乐作品了解的琐碎野史,就不空口胡言了。但亲身走过大阪、奈良、京都的街,还是能体会到厚重的历史感,虽几经战乱,几经修缮,但仍有积淀。在大阪城的厚石墙,眼前仿佛能浮现出丰臣一族的战火;走在奈良的街道,着现代的服装也好似会破坏低矮民宅、石板长街的古朴;京都显得现代了几分,但城市的总体布局仍是“长安城”之貌,路边的石碑也仍在述说一段艰辛的改革之路。走访一些古都可以感受到日本的根,日本是新的,也是传承的。

篇幅和知识的局限,无法面面俱到地讲述这个民族,也因为时间短暂,一定有不少主观和偏颇的部分,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能让人有所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