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行走在逆境里,穿梭于危险中,白衣逆行者用热血青春奏响了抗疫的战歌;同时间赛跑,同病毒抗争,最美天使们以伟岸的身躯抵挡了病魔的子弹。用微光点燃火炬,用信念秉承精神,年轻的杏小护们在实际行动中书写着新时代南丁格尔的故事。在“5·12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大爱有声”栏目将推出“杏小护战疫日记”特别篇,记录189名即将踏入临床实习的“杏小护”们的战疫故事。在这场新冠战“疫”的“预演练”中,他们有的冲锋一线、有的服务社区、有的驻守园区,在实践磨练中更加体悟了南丁格尔精神的深刻内涵。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讲述~
社区“疫”线,守“沪”有我
2019级护理本科 程雯婕
在浦西进入正式封控的前一天,我和一群叔叔阿姨在居委会老师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看了一圈,我发现自己好像是最小的那个。志愿者里有白领,有老师,有物业,也有热心的上海阿姨。“小姑娘,你多大啦?”“我21岁。”“年纪这么小就来做志愿者啦?”“也不小了,我都大三了。”“大学生在我们这也算是小朋友了!”再加之平日里需要上网课,可能会与志愿服务时间冲突,所以我被居委会老师安排成为小区志愿者里的灵活替补队员。在这些天里,我参与和见证了小区齐心抗疫的整个过程。
召之即来,有求必应
由于做核酸的时间并不确定,每天早上我会定好5:30-6:30里的两至三个闹钟,被闹钟叫醒后第一时间看“小区志愿者”群消息,已经成了我的日常。天刚蒙蒙亮就赶忙从床上爬起,匆匆洗漱完下了楼。我们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戴上隔离面罩、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在轻盈的春风吹拂下,身体一下沉重许多。大家互相在背后写上名字,做完核酸,便开始准备现场。负责喊喇叭的志愿者老师早已准备好润喉糖,喝了一口还未凉下来的茶清清嗓子准备录音;负责PDA扫码的志愿者寻找着没有太阳不会反光的地方;负责清点人数的志愿者拿着已经准备好的核酸采样管和记号笔;负责协助医务人员准备好每一批次采样管、做好消毒和维护秩序工作的我也走到岗位上准备就绪。
慢慢地,一起工作的大家也放下了“正式队员”“替补队员”这些称号,任务下发时第一时间群策群力,在志愿者群里根据自己的时间积极报名。除了平时协助居民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之外,我还参加了小区日常巡视工作,内容包括保证居民确切落实足不出户的政策、协助团长们看管分发物资、快递的消杀以及阳楼的快递物资配送等等。
志愿服务,从心出发
和众多抗疫基层的“大白”经历类似,起初,我们会碰到居民的抱怨、无端的指责。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小区巡视、代配药、生活物资配送、垃圾清运、每日更新一份志愿者们商榷后形成的居民告知书……我们小区志愿者仍然不停奔波在各个楼栋间,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耐心与行动回应无端的抱怨与指责,勤勤恳恳地将基层服务做实做细。手套换了一副又一副,耳后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红印,隔离面罩被水汽遮挡视线。我们的真心与真诚也换来了大家的点赞,抱怨指责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还有居民集资给我们捐赠防疫物资,志愿者的队伍也从一开始的个位数逐渐发展至20多个。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慰藉。
奉献力量,书写担当
“大白”穿得再勤快,防护做得再严密,也无法完全抹平对未知的恐惧。突然有一天,我们收到了志愿者第一管核酸出现了异常的通知,而第二天还要进行4栋阳楼的核酸检测。突发事态使得本就不多的志愿者更加缺乏。看到群里的志愿者老师在为阳楼核酸检测志愿者的人数不够而苦恼,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先斩后奏,背着妈妈偷偷报了名。好在最后志愿者们复查后的结果均无异常,阳楼的核酸检测工作也十分顺利地完成了。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这是我第一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上前线,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不忘初心,当抵御疫情扩散的带头人。虽然能做的还是相对有限,但当自己的城市需要我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做一些事情,为大家服务,是一份荣幸,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穿上防护服那一刻,肩上就担起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会始终做到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身力量。